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7:12    次浏览
大画家张大千一生,红颜知己无数。可是,直到2004年3月,随着张大千的一幅逾千万元的山水画《苍莽幽翠图》的浮世,一段从未曝光过的张大千三跪红颜的故事才被人解密。 两人合影一跪'佳人' 只为惺惺知己情张大千二十岁时,拼搏于上海画界,仿石涛的画到了连行家都无法鉴别真伪的程度。那时,宁波富商李茂昌也是被他“骗”过的富贾之一,不过他女儿李秋君笑着说画是假的,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,将来成就之大,将是划时代的。听了女儿的话,李茂昌便几次邀请张大千到宁波自己的府上小住,实际上是有意让张大千跟女儿相识。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,是远近闻名的才女。一日,张大千应李茂昌之约到宁波来散心。在客厅被一巨幅《荷花图》所吸引,叹道:“画界果真是天外有天啊。看此画技法气势是一男子,但字体瑰丽,意境脱俗又有女风。实在让我弄不明白。”李茂昌问张大千,可想见见画主?张大千连忙点头,还说要拜这个高人为师。李茂昌拍拍手,张大千只见一位清丽绝伦的年轻女子从房间中走出来。几秒钟过后,张大千终于反应了过来.推开了椅子,几步跑到了李秋君的面前,“扑通”一声跪倒,口中果真喊着:“晚辈蜀人张爰见过师傅。”一段旷世奇恋就此拉开了序幕…… 二跪知己恨不相逢未娶时那次见面后,在李茂昌的“撮合”下,张大千干脆在李秋君所居后楼的“鸥湘堂”里设了自己的画室。两个人除了分室而眠之外,几乎形影不离。其实,相处这半年来,张大千无时无刻不在想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相见恨晚?”原来,张大千在自己的表妹去世后,在家乡由母亲作主娶了亲,第二年又纳了妾。而这位李家三小姐又如何能够屈尊为自己的妾?张大千本性洒脱,不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,但他却背着三妹,偷偷地刻下了“秋迟”一方印。一次,李秋君见张大千在给四川的妻妾写家书,试探性地对张大千说,如果他能再收一个大小姐为妾,该是福分无边了。哪知张大千在愣怔了几秒钟后,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竟一声未吭。第二天,张大千来到了自己的画室,他第一次紧闭了画室静坐了一天。等李秋君端茶进来时,张大千竟“扑通”一声给她跪下,说道:“三妹,抛开男女情事不谈,我一生最近的红颜知己,除你之外再无一人。但是,我若纳你为妾,将使一代才女受辱,而我也必遭天谴……” 三跪故土尘蜡苔痕梦里情从此,李秋君把一生挚爱深深地埋在了心里。在张大千面前没有再提过谈婚论嫁之事,而是以妹妹自居。上世纪30年代初,李秋君跟随张大千来到了上海,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。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大千的起居,甚至亲手缝制张大千的衣服。张大千云游四方时,干脆由李秋君代选门徒,徒弟们也敬李秋君为“师娘”,李秋君也并不拒绝,就这样,李秋君终身未嫁。在李秋君的鼓励下,张大千决定远赴敦煌写生。不管张大千在哪里,张大千从未中断过与李秋君的联系,直到张大千于1949年去了东南亚,彼此失去了联系为止。1949年,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,张大千思念一生的挚爱,每到一个国家,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,写上“三妹亲展”。到张大千去世时,他已经有了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。张大千与李秋君自1949年分别以来,再未见上一面。 1973年,李秋君去世时,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。当听到最爱的人先去的消息时,张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,长跪不起。几日几夜不能进食。从那以后,他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,身边弟子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:“三妹一个人啊……”十年后,张大千谢世。2004年3月,张大千专为李秋君作的《苍莽幽翠图》终于由好友谢稚柳的后人奉出拍卖。这幅张大千的一生力作浮出后,“秋迟”的来历才得以最终解密,从而曝光了这段旷世绝恋。 《苍莽幽翠图》乙酉年为公元1945年,这正值张大千先生赴敦煌潜心临摹上自元魏,下迄西夏千年壁画两年零七个月,画风丕变,又回到成都两年以后。虽然张大千先生在巨制《苍莽幽翠图》的跋中,谦称此画为拟石溪、石涛略得苍莽之致,正所谓黄公望正脉。实际,此时张大千先生已经在画坛经过30余年驰骋拼搏。这30多年,他从沉浸石涛、八大艺术,吸收石溪、渐江技法,上溯宋元,取资王蒙、吴镇、董源、巨然,到摩挲元魏壁画的冷野粗犷、隋代壁画的温朴宁静、唐代壁画的浓缛俊逸,汲取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严整坚实的造型手法和刚健纵肆技巧,使张大千先生的画风发生丕变,脱离了古代名人与流派的影响,完全形成了他自己的绘画风格。从《苍莽幽翠图》不难看到,线描更加坚实挺秀,色彩转为富丽多变,气势愈为宏阔雄伟。同时在工笔与写意并用,青绿与泼墨兼施等技法上也有了许多发展。敦煌莫高窟中古时代那种高古而又清新、华丽而又典雅的艺术格调,深深地渗透到他的画面之中。《苍莽幽翠图》中大量使用石青、石绿、朱砂、朱膘等重色彩,也是受到敦煌壁画的启迪。总之,张大千先生此时的绘画艺术有了重大突破,这种突破不仅表现在形式上,更体现在艺术观念上,达到融会贯通,左右逢源,游刃自如的纯熟境地,表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实践的升华。 同时,张大千先生经过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师造化,足迹遍及全国名胜古迹,名山大川,青城、峨嵋是他的常驻处,衡岳是他的散步场,裹糇粮、策筇杖三登华岳,三上黄山。甚至平沙无垠不见人迹的边荒大漠,天水无际的海洋,廓落无穷的天空,都有过他的足迹。因他见多识广,对事物的表象与内容,能作透彻的了解,对生活的体验,对人生的理解,对宇宙群象,前人是无法想像和比拟的。在绘《苍莽幽翠图》之前,张大千先生早已经是丘壑存于胸中,山川尽收笔底,成竹在胸了,不然即便有鬼斧神工的本领,也难以用两天的时间,完成如此繁缛巨大的绘画工程。 公元1945年,中国取得抗战胜利。张大千先生以异常兴奋的心情,绘制了《通景大墨荷》四屏、《通景西园雅集》八屏、《苍莽幽翠图》横披,三幅巨作。他拿出前两幅巨作在成都举办画展,庆祝抗战胜利,《苍莽幽翠图》横披,赠给谢稚柳先生,《通景大墨荷》四屏,现存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。张大千先生与谢稚柳先生是忘年交的挚友。抗战胜利后,1945年谢稚柳先生到西安举办个人画展,再赴成都与张大千先生相会,筹备1946年在成都北路中国画苑的个人画展,出版《谢稚柳画集》。老友相逢,互诉友情,切磋画艺,无所不谈,来往甚密,并将《苍莽幽翠图》赠与谢稚柳先生,补写了以上的题跋,钤“大风堂”、“迟秋”二枚印章。 张大千在《苍莽幽翠图》上钤盖“迟秋”印章,一是对于此画成功非常满意,要与李秋君共飨艺事俱进的快乐;同时他知道谢稚柳先生的行程,是到重庆举办画展后回上海,定会将此画展示给李秋君,以表遥寄思念之情。谁料想谢稚柳先生回到上海以后,厄运接踵而至,先是1952年在“三反五反”运动中家被抄,人被法院判处单位管制一年,直到1984年才被平反纠正。“十年动乱”中又三次被抄家,人被隔离审查,强制劳动,此画也被抄走没收。所幸的是“天不灭曹”,此画历经劫难十余年竟然保存下来,没有被毁掉。正如谢稚柳先生的夫人陈佩秋先生在题跋中所说:“此图一九四五年大千先生为稚柳所写,文革中为造反派抄家取去,弃置仓库。日与尘垢相混,历十余载始得发还。画面及四边破损不堪,因为修补后付裱,并此记之。时癸未春分,健碧于名都城。”此画有幸被保存下来,经过裱装完好如新,并得以与世人见面,真乃是文物界之幸事,美术界之幸事,中华民族之幸事。简介李秋君(1899-1973),名祖云,字秋君,以字行,斋名欧湘馆,别署欧湘馆主。浙江镇海小港港口李家人。上海市人民代表,上海中国画院画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初随长兄习书作画,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。因其兄与张大千为至交,遂与之相识,得张指点,画技大进。1927年后与张辰伯、江小鹣、潘玉良等在沪创办艺苑。1929年加入蜜蜂画社,后任中国画会理事。1933年曾在上海合创中国女子书画会任主任。1937年间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,1962年,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。终生未婚,与丹青作伴。李秋君作品欣赏